1974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的水稻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代对米糕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从米粒糕到粉糕发展的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到明、清两朝,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常年供应的一种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关于春节吃年糕的来历,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休眠了。“年”饿到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百姓不堪其苦。
    有个聪明的部落“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年”这个怪兽即将下山觅食时,就事先准备大量的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的食物放在门外,人们则躲进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条块食物充饥,吃饱后回到山上去了。人们看怪兽走了,便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为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害的方法就传承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是为了喂“年”,于就把“年”与“高”连在了一起,称为年糕(谐音)。
 

浙ICP备09092972号 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明办主办
办公地址: 嘉兴市广场路一号行政中心综合楼五楼 电 话:0573-83681462 E-mail:jxwm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