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退出宽屏
平湖退休女教师的31年:在乡村播种航天梦
来源:嘉兴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韶韵 时间:2023-11-01 10:01:29

  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登天之路上一个个里程碑的背后,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浩瀚星空的渴望和探索。

  “神州十七号发射成功了!”在平湖市独山港镇,有这么一个人,时刻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新动态。她是黄姑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中国民间航天教育第一人”——姚爱英。

  利落的齐耳短发,红色开衫,一副金属框眼镜,72岁的姚爱英有着老师特有的气质。就是这样的一位乡村女教师,又是如何与航天结缘?这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学生们的课本上都贴满了港台明星的照片,还有孩子请假去‘追星’,跑到县城唱卡拉OK。”当时担任黄姑中学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姚爱英对孩子们的状态忧心忡忡。

  当时,刚刚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航天传来了一个好消息: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成功把澳星-B1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给了姚爱英一个启发:何不让孩子们以航天人为榜样,让他们去追科学家这样的“明星”呢?

  姚爱英向平湖市科技讲师团的老师介绍学校航天科技教育情况。

  于是,姚爱英组织了全校学生,给远在北京的航天科学家们写信。与此同时,孩子们还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要给科学家们“买水果”,“你出一分,我出一毛,最多的一个人拿出了五毛钱。”姚爱英回忆道,最终全校师生一共筹措了181.2元钱。这笔钱和孩子们写的信件一起,寄往了北京。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及北上参观的邀请。姚爱英回忆,宣读这封信时,孩子们都蹦了起来。

  1994年1月,姚爱英带孩子们奔向北京。她和学生进火箭组装车间、导弹总装车间,听航天科学家面对面讲解航天知识。同年12月,研究院的专家们还来到黄姑中学,给孩子上科普公开课。“近千人的剧院,过道都挤满了人。”姚爱英说。

  姚爱英与杨利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一所乡镇学校紧紧“牵了手”:姚爱英带领学生30次北上,研究院科学家们35次南下平湖。“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第一次来黄姑中学的照片。”“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到航天城。”在姚爱英家中,一张张与航天科学家的合影挂满了墙。

  纸短情长间,姚爱英和中国航天人开启了长达近30年的“友谊之路”。这段经历更坚定了姚爱英要回学校做好科普工作的信念。她后来编著出版的第一本科普读物《铸造神剑的人》——记述12位航天科学家事迹,也正得益于这点点滴滴的积累。

  随后,一场“学科星”的活动在黄姑中学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学生由以前收集歌星、影星的照片变为收集科学家照片和火箭、飞船的图片。向航天科学家学习,做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家,成了黄姑中学每一个学生的梦想。

  为让“追科星”更持久,姚爱英把航天科学家的故事编写成《学科星》等4本校本课程,每周到各班级主讲一节。她还特意创作25首航天主题校园歌曲。学生们自主成立了机器人、航船航模及天文小组等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制作发射水火箭、编排航天报,还组织航天知识竞答赛。

  2006年以来,姚爱英退而不休,举办科普讲座470多场,让更多孩子参与学“科星”、学英雄、学航天精神的活动;还成立了“星星火炬个人工作室”,带着她的“航天教育梦”走出平湖,在嘉兴、温州、金华等地牵头建起11个航天科普特色教育基地。

  中央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浙江就有六位,2009年,为扩大教育面,姚爱英向航天人大胆提出了要在平湖建个“两弹一星”功勋馆的要求,得到了航天领导和专家们特别的支持。最终,场馆敲定了在独山港镇建设。

  2021年,作为“天梦苑”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的场馆之一,中国航天科普馆在平湖独山港开馆,成为了全国首个建在乡村的航天科普馆,也是全国首个综合性航天科普类展馆。

  看着源源不断前来中国航天科普馆“打卡”的孩子们,姚爱英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只要得闲,她就会来到中国航天科普馆担任义务讲解员。“载人飞船发射要分几步”“科学家的旧毛衣背后有着有趣的小故事”……每次,她都会用生动的话语向游客们介绍展陈,听着孩子们的一声声惊叹,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劲。她还期待着汇聚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建成更多宣传航空航天知识的场馆、平台,把中国航天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