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退出宽屏
17年支教,40年助学,她是边疆孩童的“许妈妈”
来源:嘉兴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韶韵 时间:2023-05-19 10:21:09

  “许老师你好,今天是母亲节,我们社区来送慰问啦,这束鲜花送给您,最近身体怎么样……”

  家住嘉兴市嘉北街道阳光社区的许天箴今年85岁,对自己、对家人从来都很“抠门”,那是因为在遥远的西藏,她是700多个质朴、聪明娃娃们的“许妈妈”。

  17年西藏支教、40年爱心助学、20多万元捐款,许天箴很清楚,自己少买一件衣服、少下一次馆子,藏区的孩子们就能多一本书、多一支笔,多一份改变命运的机会。

  

  许天箴说:“我培养的学生没有一个差的,都很争气,我心里当然满足了,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学生们,下辈子我还要当老师。”

  许天箴曾经是原嘉兴市中山路小学的语文老师,1983年,她跟随丈夫李小眉的脚步,跋山涉水来到西藏昌都参与援建工作。在那里,她成为西藏昌都地区实验小学的一名汉语老师,一干就是17年。

  初到那里,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顺利,物资匮乏、强烈的高反,困难接踵而至……许天箴说:“一是语言不通,名字都搞不清楚,一个班级四十几个人,名单我都看得头昏了,还有就是气候不适应,缺氧了整个人头昏脑胀,经常头晕,讲话不能大声,走路不能太快,爬那些山很累很累。”

  女子本弱,为师则强,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触动了许天箴的心。“有一次我身体不太好,我没到学校去上课,孩子们很着急,班长就带全班同学到我家里来,调皮的、不调皮的都来了,坐了一屋子。”许天箴说,她那天非常感动,第二天身体好些了就回去上课了,孩子们看到她都高兴坏了。

  

  克服了起初的困难后,许天箴就想着如何把班级孩子的成绩提上去。除了藏文,她一个人“承包”一个班,从早到晚没休息。放学后、周末休息时间,许天箴还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山路难行,空气稀薄,但她翻山越岭,坚持每个学生家里都走到。家长们夸赞她是高原圣洁的雪莲花,把孩子交给许老师,这个家庭就看得到希望。许天箴说:“一家一家走,有的地方找不到,半天只能访问一家,我到学生家里的时候,他们都很惊讶,这个老师怎么跑到家里来访问?很佩服。”

  在物资匮乏的西藏,还有很多孩子冬天没有御寒的衣服和鞋子,于是,许天箴省吃俭用,从微薄的收入里挤出助学资金,小到赠送学习用品,大到资助学生家庭生活。

  许天箴说:“作为老师首先要爱学生,我和我爱人两个人都很节约,每个节假日我都要给他们买东西,文具盒,橡皮,三角板,我都是发文具,学习用品,有的孩子冬天穿得很单薄,我就给他们买衣服买鞋子。”许天箴回忆,上世纪80年代,她曾为纾困一名学生的家庭一次性出借50元。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巨款”,而她一开始就没想再要回这笔钱。

  多年支教生涯,许天箴与藏族孩子结下了深厚情谊,她最美好的青春与700多个藏族娃密不可分,连“教”带“捐”、自制教具、因材施教,她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入西藏。回到嘉兴后,许天箴继续奉献着爱心,帮助条件困难的孩子。40年里,她节衣缩食20多万元捐助有需要的孩子完成学业、改变命运。

  数十年春风化雨,希望在远方慢慢开花结果,看着孩子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这位爱笑的老教师已经得到了真正想要的回报。

  援藏回来后,许天箴和先生一起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前几年,丈夫离世后完成了承诺,许天箴表示也一定会信守诺言,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倡导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她说:“我们两个人就想着我们这一生都献给西藏了,最后死了以后,最后做点贡献,我说这是最后做点贡献……”

  (来源:读嘉)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