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动态 > 正文
退出宽屏
“烟雨迷濛访旧踪”,60年前的今天,这位老人重访南湖写下诗句
来源:嘉兴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 园 时间:2024-04-16 16:09:39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清明时节,烟雨南湖。游客登上湖心岛,经过访踪亭时,总要吟诵石碑上的诗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诗就诞生于60年前的今天。

  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能感受到一位老人的激动感慨,亦能感受到以南湖为起点,红船百年航程的波澜壮阔。

  清明时节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清明节。

  江南烟雨朦胧,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一列火车在途经嘉兴站时临时停车。

  嘉兴南湖,迎来了一位身材高大、慈眉善目的老人。

  老人快步来到画舫边,先在岸上默视良久,继而走进画舫,仔仔细细看着舱内的每一个部件和陈设,然后赞赏地说:“这只船,我回忆是造得对的,造得成功的。”

  这位老人,就是第二次走进中共一大会议南湖会址的董必武。时年78岁的董老坐火车自广东返回北京,途经嘉兴时,他吩咐停车。

  也许是一路上看到嘉兴展现出来的新面貌,也许是感怀从南湖开始的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董老当天格外高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董老携夫人何莲芝重游南湖时神采奕奕,先后游览了烟雨楼、中共一大史料陈列室、南湖红船,并与红船合影留念。

  重游南湖,让董老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欣然提笔作诗。一句“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道出了无限深情,那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风云激荡中诞生、成长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革命胜利的怀念之情。

  董必武也是唯一重访南湖的中共一大代表。

  1985年6月,南湖革命纪念馆将董必武同志题南湖诗镌刻成碑,并建亭于红船东面临水处,立碑于亭中。访踪亭由此而来。

  而今,人们追寻先辈足迹来到南湖,瞻仰红船,皆会经过访踪亭。这一首诗,是对那段惊心动魄历史的生动注脚。每当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诵读起这首诗,总能找到一个进入历史的窗口。

  亲自审定仿红船

  细细探究,烟雨楼前的南湖红船,其实和董必武有着另一段缘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在嘉兴筹建南湖会址纪念馆,并明确指出建馆的中心是“船”的问题。

  1959年3月,中共嘉兴县委工作人员带着船的模型坐上了赴京的火车,准备呈交毛主席、董必武审定。但是,彼时毛主席去西南视察,董必武去东北视察。幸运的是,工作人员见到了王会悟,王会悟提出了一些意见,并提供了一些资料。

  中共嘉兴县委根据王会悟的回忆,又制作了一艘复原那艘画舫的模型,并将模型及图纸报送中央审定。毛主席很快回复,大意是:自己南征北战,记不清了,请董老过问此事、好好看看。

  “船模式样是对的,只是大了些、新了些、漂亮了些,船模做得很精细,但不够逼真,复原工作应该‘新工旧做,整旧如旧’。”董必武认真地看过送来的画舫模型及图纸,又回忆道,当时开会好像雇了两艘船,不是一艘船。

  中共嘉兴县委进一步调查获悉,上世纪20年代前后的南湖画舫(又叫丝网船),由于船体较大停靠不便,都备有一只方便接送客人和进城购物用的小篷船,俗称“拖梢船”。因此,按董老建议,在修改完善的画舫后边,制作了一只“拖梢船”。

  1959年国庆节,整个嘉兴沸腾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在这一天正式成立,纪念船也迎来了正式下水。纪念船的建造从1959年7月13日动工,8月25日竣工,历时43天。

  从1959年起,这艘画舫及画舫后的“拖梢船”,就停泊在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前供人瞻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

  1964年,当董老踏上了重新仿造的中共一大纪念船。他仔细地察看船的外形、内舱以及陈列布置。那一刻,他或许再次看到了1921年那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青年,是如何开创波澜壮阔的建党伟业。

  据《红船启航》一书记载,有受访者回忆,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秋日,毛主席乘专列到杭州的途中路过嘉兴南湖。他要求专列停车,没有让任何人陪同,独自走下火车,站在南湖东北侧,面向红船方向,深情凝望、沉思良久。近半个小时后,才缓缓登上列车离去。

  多次留下红色印记

  董老对中共一大和南湖多次流露出久久不能忘怀的情愫,也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诗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3年12月,董必武应邀为中共一大南湖会址题写了一副楹联。他用浓墨正楷书写:“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在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厅堂里,这副楹联醒目高悬,守望着烟波浩渺的南湖。在南湖,红船静静地停泊着,见证着一个时代的重生。烟雨楼的前檐匾额是董老1965年题写的。它与楹联一起,向南来北往的游客们畅述着那段值得被深深铭记的建党历史。

  从“星星火”到“殷殷雷”,这副楹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对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蓬勃发展成燎原之势,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作了十分形象的概括。

  1964年清明节,距离他1921年到访已经过去了整整43年。当董老眺望南湖,必然想起了1921年的那一幕幕。当时正处于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讨论的关键时刻,突然遭遇法租界巡捕搜查。嘉兴与上海距离较近,交通便捷,且小城不引人注目,隐蔽安全。更巧的是,嘉兴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家乡,在她的倡议下,中共一大会议由上海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那一年,董必武35岁,是一大代表中年龄仅次于何叔衡的第二年长者。董必武以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为中共一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今天,我们站在南湖畔追忆先辈,也是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